?
戰略新興板是在注冊制改革的大框架下,戰略新興板必須要知道的十件事。
1、戰略新興板是在注冊制改革的大框架下,上交所為了吸引更多上市資源實施內部設立多層次交易板塊的重要舉措。換句話說,注冊制不出來,戰略新興板就沒有任何推出的可能。不過,如果注冊制一經改革,那么戰略新興板會接踵而至,如同是一對連體嬰兒。
2、戰略新興板定位于兩類企業,一個是新興產業企業一個是創新企業。新興產業企業應屬于《“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等國家有關文件明確的新興產業;創新型企業主要包括科技創新、商業模式創新及其他創新型企業的企業。要求保薦機構就上市申請人是否屬于國家相關文件明確的新興產業或創新特征明顯發表專項意見;
3、戰略新興板定位于已跨越創業階段、經過發展已具有一定規模的企業,設置比創業板相對更高的上市門檻,與創業板市場錯位發展。這是新興板理想中的一個定位,跟創業板市場錯位發展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4、既然戰略新興板的上市門檻比創業板高,那么在投資者適當性規定方面就可以比創業板低。基本設計的思路是,滿足下列條件的投資者就可以開通戰略新興板交易資格:①兩年以上投資經驗;②通過相關知識測試;③簽署風險承諾書。
5、戰略新興板關注具有新型治理結構的企業,在法律框架內預留制度空間,歡迎紅籌架構、VIE結構、雙重股權架構等新型治理結構的公司回歸國內、留在國內上市。光說預留了空間沒有任何用處,你得用細則把這個空間規劃好,而不是這里是個池子你們自己脫了衣服往里跳吧。
6、根據企業自愿原則,允許符合主板上市條件的新興板上市公司轉到主板上市。通過這種內部轉板機制,打造企業藍籌成長路徑,也為跨市場轉板積累經驗,加強不同層次資本市場之間的有機聯系。這是原文,小兵只能呵呵,上交所主辦的市盈率比戰略新興板的高出很多才會有人轉板(可能嗎?)。如果可能,那么久可能是戰略新興板的市盈率很低,那么這個版塊還會有吸引力嗎?
7、在注冊制框架下,對申請在新興版上市的企業單獨排隊。單獨排隊的問題大家應該都了解了,關心的是這個隊怎么排?現在在證監會排隊的排在前面還是跟后面申請的一起排隊?小兵的觀點和預期是:就算是戰略新興板推出了,那么也要給予現在排隊的企業一段時間自我選擇的緩沖期,等存貨消化的差不多了然后再接受新的申報,不然可能會出亂子。
8、在審核的差異性安排方面,對虧損企業加強反饋意見的針對性;對于特殊公司治理結構的企業,指定專門的審核指引與信息披露指引,向投資者充分揭示風險。關于虧損企業該關注什么問題,倒是可以向新三板審核人員請教一下,問題基本上是固定的,核心思路就是:你到底什么時候可以不虧錢或者可以掙錢了?
9、最后兩條,我們說財務指標的問題。關于戰略新興板的定位,具體到最核心的財務指標問題(這也是目前企業上市唯一一個定量的指標了)包括了四種情形:①營業記錄短,但盈利能力較強的企業,如螞蟻金融。②現金流較充足,但暫未達到一定盈利水平的企業,如大眾點評。③盈利水平和經營性現金流水平較弱,但商業模式新穎、市場關注度較高的企業,如愛奇藝。④盈利能力尚未達到一定水平,或沒有盈利或營業收入,但具備一定的資產規模,市場前景良好的企業,如中國商用飛機。如果仔細研究一下,那么我們不難發現這四個上市條件是遞進的關系的:要不是盈利能力強,盈利能力不行那就現金流好,現金流也不好那就需要商業模式新穎,如果都不行至少要有一定的資產規模。(具體指標見后附的表格)
10、財務指標中不論是哪一套指標,那么最核心的一個指標都是市值這個指標,這個大家已經都能形成共識,現在關心的是市值這個指標怎么去確定?理論上可能會有這么幾種方式:①對企業進行評估,根據專業評估機構的結果來確定市值。②如果有機構投資者投資,那么根據投資者評估的價值作為市值。③根據可比上市公司的市值修正之后作為公司的市值。④保薦機構或者發行人通過自己測算自我論證公司的市值規模。哪種方式都有可行性也都有很大的缺陷,至于怎么方式去實施還需要關注。
昆明天學咨詢開展:企業個性化課程定制、公開課、總裁班、會計培訓、網校課程、公司注冊、代理記賬、成人高考、會計證年檢、會計證調轉等,聯系請致電0871-66306036浦老師